第二节  幼儿园常用的美术教学技能简介

 一、刮画

  刮画就是利用硬物刮出的痕迹来进行绘画造型的美术活动。可以用硬物(铁笔、刀尖等)在较厚的色纸上直接刻画,刻去色纸表面的颜色层,露出底色,形成画面。也可以用水粉颜料、油画颜料、蜡笔、油画棒等根据需要在纸上涂出大块的色块,再用硬物(铁笔、刀尖、牙签、竹签等)在上面用线描的画法进行刻绘。

  刮画要注意材料和工具的配合,如在油画棒涂绘的色块上可以用竹签、牙签等进行绘画,但在水粉颜料涂绘的色块上这种方法就不一定能行得通,因为水粉颜料干后,很难用竹签刻出痕迹,效果不好。油画颜料虽然刻画效果不错,但因干得太慢,容易被粘得到处都是,又不易清洗,所以也不适宜低年龄段幼儿使用。

  二、版画

  版画需要进行制版、印制后才能最后完成作品,所以版画兼有绘画、设计和制作的特点。由于版画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启发思维创造力和进行美育教育,都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在世界各国中小学的美术课中都被广泛引入。由于版画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审美价值和不同于其他画种的制作手段,因此近年来,少儿版画在我国各地蓬勃地开展起来。

  版画根据制版方法的不同分为平版、凸版、凹版、漏版等几种印制形式,较适合幼儿L制作的常见形式有对折印画、纸版画、实物版画。

  (一)对折印画

  对折印画就是将一张纸对折后,在纸的折痕的一边,用水性或油性的颜料画出图形,趁颜料未干,将纸对折压印,就可在另一边印出同样的图形,由此得到一幅对称的图形。

  对折印画可以根据颜料性质的不同,将不同的颜色分几次涂绘、压印,可制得一幅彩色的作品:如果是油性的、不易干的颜料,绘制在不吸墨的材质上,可以一次性绘制后压印;如果是水性颜料或绘制在易吸墨的材质上,则需在绘制一色,甚至一笔后,趁颜料未干马上压印,逐步完成绘制。

  (二)纸版画

  纸版画是用各种纸做版材制作印刷的版画,取材容易,制作简单,且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情趣,近年来得到迅速广泛的发展,是中小学生和儿童最喜爱制作的一种版画,在各国的儿童版画教学中被普遍运用,也是我国儿童

  版画创作中的主要品种。

  纸版画的方法多样,可以剪贴、刀刻、手撕、镂孔、揉捏等,能制作凸版、凹版、孔版、综合版,无论黑白、套色、油印、水印、拓印、漏印均可。纸版画表现力丰富,具有优美的纸质肌理和自然情趣。制版用纸可根据需要选择,如白板纸、卡纸、图画纸、草板纸、市纹纸、滤纸、铜版纸、牛皮纸、废旧画报、挂历纸等。

  纸版画可分为剪贴纸版画、吹塑纸版画、镂刻纸版画、漏印纸版画、凸印刻纸版画、凹印刻纸版画、凹凸纸版画(综合纸版画)等。这里只介绍剪贴纸版画和吹塑纸版画。

1.剪贴纸版画

  剪贴纸版画是纸版画中较为简便和普及的一种,尤其适宜儿童制作。方法是依据画稿轮廓分别剪刻出各种图形,再按照前后上下层次关系,重叠粘贴成完整的图像,制作出具有高低厚薄的凹凸版,一般贴二三层纸为佳,类似布贴画、剪贴画。在贴好的纸版上着色,铺纸对印便完成一幅剪贴纸版画。由于贴纸的高低厚薄不同而出现黑白浓淡的墨色变化,纸版上凸起部分墨色最深,轮廓边缘低凹部分呈白色和灰色调。剪贴纸版画的造型淳朴稚拙、简洁夸张、自由随意,别有一番纯真自然的情趣,具有拓片的印刷效果。

  剪贴纸版画的制作步骤

  先准备工具材料:纸版材(稍厚光洁的纸面,废旧画报、挂历纸均可),糨糊或胶水、剪刀。

  (1)画稿。首先用铅笔画出轮廓,检查画面正反效果,因为版画与印刷作品是反方向。其次对画稿复写分形:用复写纸把画稿的各部分分别转移到纸版上,如脸、头、发、眼、眉、鼻、嘴等。

  (2)剪刻。用剪刀把各部分形象轮廓分别剪出(也可用手撕或刀刻)。

  (3)粘贴。准备一块稍厚的纸做底版(纸基),如不用底版可粘贴成单独图形(没有背景)。按照画稿形象的前后关系逐层用胶水粘贴在底版上,粘贴的一般规律是先大后小,先下后上,先次后主,先外后内。如粘贴一个头像的顺序是首先贴面部(第一层),其次贴头发、眼、眉、鼻、嘴、耳(第二层),最后贴眼珠(第三层)。为丰富画面的效果,在纸版的基础上还可拼贴一些实物材料,如树叶、纱网、粗纹布、线绳等,

  (4)滚墨。在纸版上用墨滚均匀上墨。

  (5)移版。即把滚好墨的纸版转移到干净的底版上(只有单独图像的纸版画才需要这一步骤,画面背景是白色)。

  (6)印刷。在纸版上铺纸对印,以马莲、木蘑菇等工具磨压印纸,检查印刷效果,揭下印纸,作品完成。

  用不同的纸张印制,会因纸张的厚度、软硬度的不同,产生不同的印制效果。也可用水性颜料或彩色油墨印制纸版画,这样能产生一版多色的效果。剪贴制版的方法也能制作单幅版画(独幅版画),用各种颜色的纸剪贴成画面,再薄薄滚上一层油墨,即成为一幅单幅版画,或称为拼贴画。

2.吹塑纸版画

  用吹塑纸做版材制作的版画称为吹塑纸版画。吹塑纸是一种美术装潢材料,性质松软属于软性版材,刻版极其容易,毫不费力,因此很适合儿童制作版画。制作时不需用刀刻,只要用铅笔、圆珠笔等工具在吹塑纸版上写、画、压、刻,便产生阴刻的白线和点。若以手揉捏、卷折则产生变化莫测的纹理效果,丰富微妙,趣味无穷。另外,用梳子能在版面上任意刻出平行线,大块空白也可用刀剪刻或手撕,十分随意自如。吹塑纸版画同样适合油印、水印、黑白、彩色制作。

  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步骤:

  (1)画稿。先用铅笔在纸上起稿,检查有无正反方向问题。

  (2)上版。用复写纸把画稿转移到吹塑纸上。如有把握在吹塑纸上直接画,可以省去这一步骤。

  (3)刻制。用铅笔或圆珠笔在吹塑纸版上按照画稿刻制,即在纸版上画线,画过的地方版面呈凹线。刻制时要注意点、线的粗细疏密变化,粗线可用各种笔杆、筷子等物压画。

  (4)印刷。为便于印刷应先将刻好的吹塑版用胶水平贴在厚纸版上。印吹塑版画的油墨要适当调稀,加入少许调色油或松节油。用油墨滚筒在版面上均匀滚上油墨,铺纸轻轻压印。

  (三)实物版画

1.实物版画的特点

  用手掌沾墨捺印在纸上,便是最简易的实物版画。如果将一条鱼均匀地沾上墨汁,铺上白纸对印,整条鱼的形貌和鳞片、鳍尾等细节都可清晰地转印在纸上,这种实物拓印又称为鱼拓。捡几片叶脉明显的树叶,放上白纸,再用铅笔、蜡笔等轻轻磨拓,便可印出树叶的纹理形状。利用生活中各种实物的自然形状、肌理、花纹图案,将它们巧妙地组织拼合成画面并粘贴在厚纸版上,着墨印刷便成为一幅具有新颖意念和印刷美感的实物版画。在现代版画中,许多版画家也运用实物版拼贴创作更为丰富、复杂的创作版画。如采用实物版凹凸印法,常能产生丰富的肌理变化并取得妙趣横生的特殊效果,从而大大增强了版画的表现力。

  生活中可供拓印的实物很多,如树叶、树皮、细树枝、蔬菜、线绳、布料、编织物、粗纹纸、纱网、砂纸、鱼骨、梳子及具有凹凸肌理纹样的器物等(如压花玻璃)。

2.实物版画的印刷方法由于各种实物的形状大小不一,材料质地厚薄不同,凹凸起伏较大,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印刷。常用的方法有压印法、拓印法、捺印法,同时又分油印和水印两大类。

  (1)压印法

①在实物版上用墨滚均匀地着上油墨。

②把白纸平整铺放在实物版上。

③用洁净的另一只滚筒或拓包、瓶盖、毛巾及手掌等均匀用力擦压印纸,使油墨转印于纸上。

④轻轻掀起印纸的一角检查墨色是否印黑,如不够可再补液油墨继续压印,达到满意为止。

  (2)拓印法

  拓印法又分为擦拓法和捶拓法。擦拓法,即把印纸铺放在实物版上,用蜡笔、软铅笔等在纸上按画,实物的图形纹理便拓印于纸上。

  捶拓法,是我国传统的拓印碑文字帖的方法。

①在实物版上刷一遍稀薄的糨糊水。

②把宣纸铺放在实物版上,将纸轻微喷湿。

③用毛刷子轻轻打纸人版,使纸平整紧贴版面并呈现清晰的凹凸形状。

④用拓包、笔刷等团墨与颜色在凹凸的纸面上拓印成形,由浅人深达到满意为止。也可用墨滚在凹凸的纸面上滚印油墨,称为油色液拓法。

  (3)捺印法

  捺印法即在实物上刷墨后直接往纸上捺印,如同盖图章印法,不适宜粘贴制版的实物便可用捺印法。

3.实物版画的制作步骤

  (1)选择实物材料,组织画面。

  (2)用乳胶将材料粘贴在厚纸版上,即成实物版(有条件可在实物版上涂刷稀释的清漆或漆片液,便于印刷和清洗)。

  (3)用油墨滚在实物版上均匀滚动上墨,油墨厚薄要适度(除黑色油墨外,也可调制数种色彩让学生自由选用,增加色彩效果)。

  (4)在实物版上铺放印纸,用洁净的滚筒或马莲、拓包等印刷工具在纸背磨压,使油墨饱满清晰地转印于纸上。

  (5)掀起画纸一角检查印刷效果。

  (6)揭下印纸,作品完成。签写画题、姓名、年代、编号。

  油印工具材料:松节油或调色油用来调制油墨,使黏度适中。汽油或煤油用来清洗印刷工具、胶印油墨或铅印油墨、油画色、油墨滚子、玻璃板、调墨刀、马莲、拓包、木蘑菇等。

  三、泥塑

  泥塑是通过团(球体)、搓(柱体)、压(扁、平、坑)、连接(局部与主体、局部与细部)、拉(拉出细小结构)和捏(方体、加固、细部加工)等手段,塑造成立体形态的物体形象的活动,是学前儿童最常见的立体手工造型活动。

  泥塑活动的目的在于锻炼儿童的手指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发展儿童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学前儿童的空间知觉能力。泥塑是立体的艺术形象,讲究概括集中,依靠凹凸造型,注意稳定牢固。泥塑的材料和工具主要有粘泥、橡皮泥、面团、泥工板、竹刀以及其他辅助材料。

  泥塑的题材,应是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物体结构要简单,形象特征要明显,塑造的技能要简易,使幼儿一学就会,一做就成功。中、大班的泥塑作业,要求逐步塑造稍复杂一些的物体形象,达到有几分像就可以了。

  引导儿童进行泥塑活动时,教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自己要了解泥塑活动中所使用的粘泥、橡皮泥和面团的特性。粘泥经济方便,但需去除杂质,和泥时加水要适量,也可加少量的盐和油,和好的泥掼熟后需封存在塑料口袋里备用;橡皮泥干净、使用方便,市场有售,是幼儿泥塑的常用材料,但橡皮泥冬季易发硬、夏季易发黏,因而适宜在春秋两季使用;面团制作简便、干净,但夏季容易馊,且经济上负担较重。另外,考虑到儿童操作上的方便,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不宜将泥塑活动安排在寒冷和炎热的季节进行。

  (2)彩塑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因而,在幼儿园大班时,教师可引导儿童对自己制作的泥塑作品进行着色描绘以美化作品。具体操作方法是:待作品干透后,用水粉色上色;选择颜色时,可以用形象的固有色,也可以只考虑美观而用装饰色;着色的顺序是光涂白色作底色,干后再上其他颜色。着色时不宜来回反复涂,否则颜色易浑浊而不干净。

  (3)泥塑材料的特点决定了泥塑作品追求的是其质朴、淳厚的美感,而学前儿童手的动作不灵活,手眼协调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在评价儿童的泥塑作品时不应把重点放在追求作品的精确与细致上,而应注重儿童泥塑操作的过程及作品整体的稚拙感。

  (4)妥善处理儿童的泥塑作品。教师应注意将儿童的泥塑作品保存在通风阴凉处,若需重新使用泥料,则应与儿童商量或不当着儿童的面处理掉,避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泥塑作业的难易程度,以物体形状的简单与复杂、塑造技法的容易与困难作为依据。一般来说,物体结构简单,形象特征明显,能用一块泥和一种技法或两种技法塑造的,就比较容易。如团一只汤圆,在汤圆上插上小棒成为小果;用一大一小两块泥,团成两个圆球,上下连接粘牢,底部压平摆稳,成为泥娃娃等。物体形状比较复杂,需要幼儿自己分泥,将一块泥分成大小几块和几种技法塑造的,就比较难,如塑枇杷,一块泥由幼儿自己分成大小两块,大的团成果实,小的搓成梗,连接后成为枇杷。物体形状更复杂一些,需要表现细部特征,分泥更多,要用多种技法塑造的,就更难一些,如塑造卡车、军舰、小鸭、熊猫和有手脚、戴帽子、有动作的人等。

  泥塑作业的范例,应塑得大一些,多作几件,可分放几处,让幼儿看得清楚。其中最好有一件彩塑(泥塑半干后,用水粉颜色着彩),使幼儿知道黏土泥塑后可着上颜色,使它变得更加漂亮。

  泥塑主要是临摹作业,也可有意愿作业。临摹作业的教材基本上应按照单元编排,一般每单元安排两次作业。同时还应安排部分意愿作业,命题的和自选题材的意愿泥塑都可以。

  泥塑作业的讲评与图画作业的讲评一样,达到基本要求的为良好;对有创造性的泥塑作业应表扬。好的保存,有的还可着色展览,作为鼓励。

  泥塑作业可以从小班第二学期开始。开始时,应先引导幼儿欣赏泥塑作品。教师捏塑几个给幼儿看看,让幼儿玩玩黏土,跟教师一起搓搓团团,熟悉黏土柔韧的性质,引起兴趣。同时告诉幼儿要注意清洁,在泥工板(或塑料布)上作泥塑,爱护自己和同伴的作品,作业上交到规定的盘子里,作业后要洗手等。

  四、蜡笔(油画棒)画

  蜡笔、油画棒是一种价廉物美的绘画工具,绘制效果也还不错。去文具店选购时,先买一盒当场涂一涂,能作大面积平涂而又涂得浓的是上品。在涂过薄薄一层蜡笔的上面,还能把别的颜色画上去,并能涂得浓的,是最好的蜡笔。蜡笔、油画棒最好对半截断使用,拿笔时,上端不要超过幼儿小手的虎口,使笔完全握在掌心中。蜡笔用纸要洁白干挺,比油画棒用纸要求应高一些,没有好纸便显不出蜡笔的颜色。

  蜡笔是透明色,深色可以勉强遮掉淡色,而淡色却不可以把深色遮掉,因此,绘制时要适当考虑涂色的先后顺序。

  幼儿应拿住蜡笔的笔头,手腕要抬高,腕关节与指关节应松动灵活,教师要定时检查。幼儿蜡笔画色彩不浓艳,往往出于以下三个原因:一是蜡笔质量太差;二是不够用力;三是垫纸太多。如能采用塑料垫板,又硬又平滑,就要好得多。

  蜡笔画若有差错要作较大的修改,可用小刀将蜡全部刨干净,再用橡皮细心地擦去。凡需要重叠涂色而又画不上去的,均可用刀去蜡,然后重叠作画(不要让幼儿知道这种修改的方法,免得幼儿用指甲刮去画面的颜色,弄脏画面及手)。

  油画棒材质松软,色彩鲜艳浓重,容易出效果,很适合儿童作画。为了容易上色,画油画棒的纸张以粗糙厚实为宜,甚至可以用细砂纸来画,效果很不错。

  油画棒的技法很多,可以勾线、填色,可以单色平涂,可以晕染过渡,可以和水粉、水彩结合运用,也可以涂好颜色后用硬物(小刀、竹签等)在颜料上刻画,二次造型……

  五、水粉画

  水粉画的颜料就是文具店里可以买到的宣传色,水粉颜料里面有很多粉质,色彩鲜艳,容易作大面积的平涂,只要水不是太多,就很容易涂平。如果第一层深色已经干了,那么再涂较稠的淡色时,不要来回多涂,就可以做到用

  淡色遮住深色。

  宣传色以买小瓶为好,价廉量多(有锡管装也有瓶装,瓶装可以见到上层是胶水,下层沉淀着色粉)。选购时应选色粉多,而胶水略高出一些的。使用时,将上面多余的胶水倒去,用一只小汤匙加点水搅一搅,调成适当稠稀,分到每只荷花碟子中去。最好当天调当天用,否则水蒸发后会变干。分给幼儿月的颜色,数量不可过多或过少。在荷花碟中放人两三种颜色之后,还要放入一格清水,当幼儿感到笔头中颜料太厚、太干,涂不开时,就可去蘸一点清水。每一支笔只用一种颜色。教师在设计作画步骤时,应考虑到水粉色涂上去后,有一个干燥过程,湿的纸上是不便作画的,因此在这段时间中,要让幼儿去画别的部分或全体暂时停止作业。

  水粉色对纸质要求不是太高,画纸最好大一些,一般16开比较好。为了适应油画棒与水粉合用,还是选用厚实些的纸为好。

  六、线描画

  线描就是用线条勾画出物体的轮廓,以表现出对象的形态的绘画技法。线描画画法简单、造型明确、概括性强,是幼儿常用也是最喜欢的绘画方法之

  一。线描画对材料的要求不高,可以用铅笔、蜡笔、油画棒、水笔等各种工具画;可以用单色,也可以用多色;可以用不同的颜色画不同物体,也可以用不同的颜色画一个物体的不同部位。

  线描画要求用线肯定,一个物体可以被分成几段线条来画,但每段线条都

  要一笔画成,宁可画错,也不能涂改。

  七、国画

  国画是用毛笔、墨(国画颜料)和宣纸进行绘画。

  毛笔掌握起来比硬笔困难,但画出的线条变化丰富,用习惯后,再画某些东西时要比其他笔容易,三五下就能画一张画,很干脆,又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是很适合幼儿的绘画技法。假若条件允许,可以在大班安排几个单元,或在用蜡笔的单元中,最后一张用毛笔来画。

  幼儿的手小,握毛笔的方法可与握铅笔的方法相同,这样比较省力,也可以尝试用写毛笔字的姿势。教师要给每个幼儿配备大、中、小三支毛笔,并在每支笔杆上涂上一小段颜色不同的油漆,便于孩子辨认。上课前,要用温水浸泡开笔头,这一套毛笔各班可以借用。

  国画可先以黑色为主,利用墨色的浓淡、干湿渗透等技法来表现。所以笔要分为专蘸淡墨水的与专蘸浓墨汁的,假如画金鱼鹤顶红,还需要有一支画红色的笔,作画时毛笔要交换使用,这样,不洗笔也可以作画。画面上用的淡墨水,教师要预先调好试过,再分到每只荷花碟中去。有时在淡墨水中掺一点水彩色,效果也是很不错的。

  国画用的纸要选择会渗透的,那样才能显示出国画的特点,如毛边纸、生宣等。画面不可太小,要根据画的题材来决定纸张的大小,一般可用8开纸左右。每张纸下面要用回形针夹垫上一张旧报纸,否则湿纸会粘在桌面上以至破损。

  每张桌上放荷花碟一只,由几个幼儿合用。用硬纸做的笔架每人一只笔

  杆横放。切忌将笔尖伸出桌外,免得坐在前面的幼儿往后一靠,弄脏衣服。湿抹布每桌一块,笔尖含水过多时,可以在湿抹布里揩去一些。幼儿的毛笔不洗不甩水。教师必须教会幼儿平整毛笔头,手心朝上,大拇指朝下,转动笔杆,在碟边理尖。涂色采用的笔法,笔毛不易蓬乱。

  八、撕纸

  撕纸是以手指作为工具,利用双手手指的配合来撕出所需形象,再贴成平面的画面,也是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常见形式之一。

  撕纸活动的重点在于,让儿童进行撕纸造型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锻炼学前儿童的手指肌肉动作及其控制能力。用手撕出来的形象,其轮廓线蓬松、柔软、毛茸茸的,具有自然、浑厚、稚拙的独特美感,这是其他造型手段所无法比拟的。而且,受手撕的局限,撕纸的造型不可能很精细,这也有助于训练儿童对整体基本形的把握。一般

  来说,撕贴的材料是较薄的软纸,但其韧性不能太强。撕贴的形式有自由撕、沿轮廓撕和折叠撕几类,开始学习撕纸时,可进行自由撕。逐渐地,教师可引

  导儿童学习沿轮廓撕和折叠撕,也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质感的纸撕出不同的形进行拼贴、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