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藤木与竹类

一、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分类地位: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猕猴桃科,猕猴桃属

形态特征:落叶缠绕藤本。小枝幼时密生灰棕色柔毛,老时渐脱落;髓大,白色,片状。叶纸质,圆形,卵圆形或倒卵形,长5~17cm,顶端突尖、微凹或平截,缘有刺毛状细齿,表面仅脉上有疏毛,背面密生灰棕色星状绒毛。花乳白色,后变黄色,径35~5cm。浆果椭球形或卵形,长3~5cm,有棕色绒毛,黄褐绿色。花期6月;果熟期8~10月。

生态习性与分布特征:喜阳光,略耐阴;喜温暖气候,也有一定耐寒能力,喜深厚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土壤。在自然界常生于山地林内或灌丛中,垂直分布可达海拔1850m。在华北、华南、西南都有分布及栽培。

园林用途:是良好的棚架材料,既可观赏又有经济收益,适合在自然式公园中配植应用。

二、叶子花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

分类地位: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紫茉莉科,叶子花属

形态特征:常绿攀缘灌木;枝有利刺,枝条常拱形下垂枝。单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0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至广楔形,叶密生柔毛;苞片鲜红色。;叶柄长1~2.5cm。花顶生,常3朵簇生,各具1枚叶状大苞片,苞片鲜红色,椭圆形,长3~3.5cm;花被长1.5~2cm,淡绿色,疏生柔毛,顶端5裂。瘦果有5棱。

生态习性与分布特征:喜光,喜温暖气候,不耐寒,在3℃以上才可安全越冬,15℃以上方可开花。不择土壤,干湿都可以,但适当干些可以加深花色。中国各地均有栽培。同时是深圳市、珠海市、厦门市、三亚市、海口市、柳州市、北海市、梧州市等十多个城市市花。

园林用途:生长健壮;扦插容易成活。华南及西南暖地多植于庭园、宅旁,常设立栅架或让其攀缘山石、园墙、廊柱之上;花期很长(冬春间开花),极为美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多盆栽观赏,温室越冬,花期在6~12月。

三、美国凌霄Campsis radicans

分类地位: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紫葳科,凌霄属

形态特征:落叶藤木,长达10m以上。小叶9~13,椭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3~6cm,叶轴及叶背均生短柔毛,缘疏生4~5粗锯齿。花数朵集生成短圆锥花序;萼片棕红色,裂较浅,深约1/3,质地厚,无纵棱;花冠筒状漏斗形,较凌霄为小,径约4cm,通常外面橘红色,裂片鲜红色。蒴果筒状长圆形,先端尖。花期6~8月。

生态习性与分布特征:喜光,也稍耐阴;原产美国,耐寒力较强,北京能露地越冬;耐干旱,也耐水湿;对土壤不苛求。深根性,萌蘖力、萌芽力均强,适应性强。已引入中国多年。在北京、河北、山东、河南等地都有栽培。

园林用途:干枝虬曲多姿,翠叶团团如盖,花大色艳,花期甚长,为庭园中棚架、花门之良好绿化材料;用以攀缘墙垣、枯树、石壁,均极适宜;点缀于假山间隙,繁花艳彩,更觉动人;经修剪、整枝等栽培措施,可成灌木状栽培观赏;管理粗放、适应性强,是理想的城市垂直绿化材料。

四、铁线莲属 Clematis

分类地位: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毛茛科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或木本,攀缘或直立。叶对生,单叶或羽状复叶,花常呈聚伞或圆锥花序,稀单生;多为两性花;无花瓣;萼片花瓣状,大而呈各种颜色,4~8枚;雄蕊多数;心皮多数、离生;瘦果,通常有宿存之羽毛状花柱。

生态习性与分布特征:本属约300种。广布于北温带,少数产南半球。中国约110种,广布于南北各地而以西南部最多。欧美庭园栽培的铁线莲中的主要种类多出自中国。

园林用途:铁线莲是园林藤本花木中的重要种类之一,枝叶扶苏,花大色艳,具有独特风格,是点缀园墙、棚架、围篱及凉亭等垂直绿化的好材料,亦可与假山、岩石相配植或作盆栽观赏。

五、中华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var. sinensis

分类地位: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五加科,常春藤属

形态特征:常绿藤本,长可达20~30m。茎借气生根攀缘;嫩枝上柔毛鳞片状。营养枝上的叶为三角状卵形,全缘或3裂;花果枝上的叶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全缘,叶柄细长。伞形花序单生或2~7顶生;花淡绿白色,芳香。果球形,径约1cm,熟时红色或黄色。花期8~9月;果期次年3~4月。

生态习性与分布特征:性极耐阴,有一定耐寒性;对土壤和水分要求不严,以中性或酸性土壤为好。分布地区广,北自甘东南、陕南、河南、山东,南至广东(海南除外)、福建、江西,西自西藏波密,东至江浙等广大区域内均有生长。

园林用途:在庭园中可用以攀缘假山、岩石,或在建筑阴面作垂直绿化材料。在华北宜选小气候良好的稍荫环境栽植,也可盆栽供室内绿化观赏用,令其攀附或悬垂均甚雅致。

六、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分类地位: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忍冬科,忍冬属

形态特征:半常绿缠绕藤木,长可达9m。枝细长中空,皮棕褐色,条状剥落,幼时密被短柔毛。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3~8cm,端短渐尖至钝,基部圆形至近心形,全缘,幼时两面具柔毛,老后光滑。花成对腋生,苞片叶状;萼筒无毛;花冠二唇形,上唇4裂而直立,下唇反转,花冠筒与裂片等长,初开为白色略带紫晕,后转黄色,芳香。浆果球形,离生,黑色。花期5~7月;8~10月果熟。

生态习性与分布特征:喜光也耐阴;耐寒;耐旱及水湿;对土壤要求不严,酸碱土壤均能生长。性强健,适应性强,根系发达,萌蘖力强,茎着地即能生根。中国各省均有分布。药用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河南、湖北、陕西等地。

园林用途:植株轻盈,藤蔓缭绕,冬叶微红,花先白后黄,富含清香,是色香兼备的藤本植物,可缠绕篱垣、花架、花廊等作垂直绿化;或附在山石上,植于沟边,爬于山坡,用做地被,也富有自然情趣;花期长,花芳香,又值盛夏酷暑开放,是庭园布置夏景的极好材料;又植株体轻,是美化屋顶花园的好树种;老桩作盆景,姿态古雅。

七、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分类地位: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葡萄科,爬山虎属

形态特征:落叶藤本;小枝无毛或嫩时被极稀柔毛。老枝无木栓翅。卷须短而多分枝,5~9分裂,顶端嫩时成圆形,遇附着物时膨大成吸盘。叶广卵形,长8~18cm,通常3裂,基部心形,缘有粗齿,表面无毛,背面脉上常有柔毛;幼苗期叶常较小,多不分裂;下部枝的叶有分裂成3小叶者。聚伞花序通常生于短枝顶端两叶之间,花萼蝶形,边缘全缘或成波状,无毛,花瓣长椭圆形。花淡黄绿色。浆果球形,径6~8mm,熟时蓝黑色,有白粉。花期6月;果10月成熟。

生态习性与分布特征:喜阴,耐寒,对土壤及气候适应能力很强;生长快;对氯气抗性强;常攀附于岩壁、墙垣和树干上。我国辽宁、河南、陕西、河北、山西、山东、浙江、江苏、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地都有分布。

园林用途:是一种优美的攀缘植物,能借助吸盘爬上墙壁或山石,枝繁叶茂,层层密布,入秋叶色变红,格外美观。常用做垂直绿化建筑物的墙壁、围墙、假山、老树干等,短期内能收到良好的绿化、美化效果,夏季对墙面的降温效果显著。

八、炮仗花Pyrostegia venusta

分类地位: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紫葳科,炮仗藤属

形态特征:常绿藤木。茎粗壮,有棱,小枝有6~8纵槽纹。复叶有小叶3枚,顶生小叶变成线形、3叉的卷须,叶卵状至卵状长椭圆形,长5~10cm,全缘,表面无毛,背面有穴状腺体。圆锥状聚伞花序,下垂;花萼钟状,端5齿裂;花冠橙红色,筒状,端5裂,稍呈二唇形,裂片端钝,外反卷,有明显白色、被绒毛的边;发育雄蕊4,2枚自筒部伸出,2枚达花冠裂片基部。花期初春。

生态习性与分布特征: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凉爽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不耐寒。我国云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地均有栽培。

园林用途:花橙红茂密,累累成串,状如炮仗,且花期较长,观赏价值高,多植于建筑物旁或棚架上,遮荫、观赏皆适宜。

九、木香Rosa banksiae

分类地位: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科,蔷薇属

形态特征:常绿攀缘灌木,高达6m,枝细长绿色,光滑而少刺。小叶3~5,罕7,卵状长椭圆形至披针形,长2.5~5cm,先端尖或钝,缘有细锐齿,表面暗绿而有光泽,背面中肋常微有柔毛;托叶线形,与叶柄离生,早落。花常为白色,径约2.5cm,芳香;萼片全缘,花梗细长,光滑;3~15朵排成伞形花序。果近球形,红色,径3~4mm,萼片脱落。花期4~5月,北京花期为5月上中旬。

生态习性与分布特征:性喜阳光,耐寒性不强,主要在长江流域以南栽培至华南地区,北京须选背风向阳处栽植。

园林用途:在长江流域普遍栽作棚架、花篱材料;在北方常盆栽并编扎成“拍子”形等。 观赏的主要变种及变型有:重瓣白木香(var. albo-plena)、重瓣黄木香(var. lutea)、单瓣黄木香(f. lutescens)。

十、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分类地位:十、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形态特征:常绿藤木,借气生根攀缘,长达10m。茎赤褐色,幼枝有黄色柔毛。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10cm,全缘革质,表面无毛,背面有柔毛。聚伞花序;花萼5深裂,花后反卷;花冠白色,高脚碟状,芳香,花冠筒中部以上扩大,喉部有毛,5裂片开展并右旋,形如风车。3朵或7朵成聚伞花序。蓇葖果。细长,双生。花期4~5月。

生态习性与分布特征:喜光,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且耐干旱。原产中国山东、山西、河南、江苏等地,在园林中多栽培

园林用途:叶色浓绿,四季常青,在长江流域及华南等暖地,多植于枯树、假山、墙垣之旁,令其攀缘而上,优美自然;其耐阴性较强,故宜作林下或常绿孤立树下的常青地被;华北地区常温室盆栽观赏。观赏的主要变种及品种有:石血(var.heterophyllum)、‘花叶’络石(‘Variegatum’)。

十一、葡萄Vitis vinifera

分类地位: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葡萄科,葡萄属

形态特征:落叶藤木,小枝无毛或稀疏柔毛,长达30m。卷须二叉分枝,茎皮红褐色,老时条状剥落;小枝光滑,或幼时有柔毛;卷须间歇性与叶对生。叶互生,近圆形,长7~15cm,3~5掌状裂,基部心形,缘具粗齿,两面无毛或背面稍有短柔毛;叶柄长4~8cm,近无毛。花小,黄绿色;圆锥花序大而长,疏散,基部分枝发达。花萼浅碟形,边缘波状浅裂。花瓣呈帽状黏合脱落。浆果椭球形或圆球形,熟时黄绿色或紫红色,有白粉。花期5~6月;果8~9月成熟。

生态习性与分布特征:全国广泛栽培,品种很多,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适应能力因品种而异。但总的来说是性喜光,喜干燥及夏季高温的大陆性气候;冬季需要一定低温,但严寒时又必须埋土防寒。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而湿度适中的微酸性至微碱性砂质或砾质壤土生长最好。生长快,结果早,一般栽后2~3年开始结果,4~5年后进入盛果期;寿命较长。

园林用途:是良好的园林棚架植物,既可观赏、遮阴,又可结合果实生产。庭院、公园、疗养院及居民区均可栽植,但最好选用栽培管理较粗放的品种。

十二、紫藤Wisteria sinensis

分类地位: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豆科,紫藤属

形态特征:落叶藤本,长达20m,茎枝为左旋性。小叶7~13,通常11,卵状长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5~11cm,宽2~5cm,叶基阔楔形,幼叶密生平贴白色细毛,成长后无毛。总状花序长15~25cm,花蓝紫色,长约2.5~4cm,小花柄长1~2cm。荚果长10~25cm,表面密生黄色绒毛;种子扁圆形。花期4月。

生态习性与分布特征:喜光,略耐阴;较耐寒,但在北方仍以植于避风向阳处为好;喜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但亦有一定的耐干旱、瘠薄和水湿的能力。主根深、侧根少,不耐移植;生长快,寿命长。主要栽培于华北地区、江浙一带。

园林用途:枝叶茂密,庇荫效果强,春天先叶开花,穗大而美,有芳香,是优良的棚架、门廊、枯树及山面绿化材料。制成盆景或盆栽可供室内装饰。观赏的主要栽培变种有:银藤(白花紫藤)(var. alba)、粉花紫藤(‘Rosea’)、重瓣紫藤(‘Plena’)等。

十三、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分类地位: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刚竹属

形态特征:高大乔木状竹类,秆高10~25m,径12~20cm,中部节间可长达40cm;新秆密被细柔毛,有白粉,老秆无毛,白粉脱落而在节下逐渐变黑色,顶梢下垂;分枝以下秆上秆环不明显,箨环隆起。箨鞘厚革质,棕色底上有褐色斑纹,背面密生棕紫色小刺毛;箨耳小,边缘有长缘毛;箨舌宽短,弓形,两侧下延,边缘有长缘毛;箨叶狭长三角形,向外反曲。枝叶2列状排列,每小枝保留2~3叶,叶较小,披针形,长4~11cm;叶舌隆起;叶耳不明显,有肩毛,后渐脱落。花枝单生,不具叶,小穗丛形如穗状花序,外被有覆瓦状的佛焰苞;小穗含2小花,一成熟一退化。颖果针状。笋期3月底至5月初。

生态习性与分布特征: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要求年平均温度15~20℃,耐极端最低温-16.7℃,年降水量800~1000mm;喜空气相对湿度大;喜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砂壤土,干燥的沙荒石砾地、盐地,碱地、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均不利生长。对毛竹分布和生长起限制作用的主要是水分条件,其次才是温度条件。分布广,东起台湾、福建、江西,西至川滇东北,南到两广中部,北达安徽北部,河南南部等全国24个省(直辖市)均有分布。

园林用途:毛竹秆高、叶翠,四季常青,秀丽挺拔,值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颇无夭艳,雅俗共赏。自古以来常植于庭园曲径、池畔、溪涧、山坡、石际、天井、景门,以至室内盆栽观赏;与松、梅共植,誉为“岁寒三友”,点缀园林。在风景区大面积种植,谷深林茂,云雾缭绕,竹林中有小径穿越,曲折、幽静、深邃,形成“一径万竿绿参天”的景感;湖边植竹,夹以远山、近水、湖面游船,实是一幅幅活动的画面;高大的毛竹也是建筑、水池、花木等的绿色背景;合理栽植,又可分隔园林空间,使境界更觉自然、调和;毛竹根浅质轻,是植于屋顶花园的极好材料。

十四、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opinqua

分类地位: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刚竹属

形态特征:秆高8~10m,胸径5cm以下。新秆绿色具白粉,老秆淡绿色,节下有白粉圈,箨环与秆环均略隆起。箨鞘淡紫褐色或深黄褐色,被白粉,有紫褐色斑点及不明显条纹,上部边缘枯焦状;无箨耳;箨舌淡褐色,弧形;箨叶带状披针形,紫褐色,平直反曲。小枝具叶2~3片,带状披针形,长7~16cm,宽1~2cm,背面基部有毛;叶舌弧形隆起。笋期4~6月。

生态习性与分布特征:抗寒性强,能耐短期的-20℃低温;适应性强,轻碱地、砂土及低洼地均能生长。主要分布栽培于北京、河南、浙江、江苏、安徽、贵州、湖北等省区。 园林用途:早园竹秆高叶茂,生长强壮,是华北园林中栽培观赏的主要竹种,北京园林中常用。

十五、孝顺竹Bambusa glaucescens

分类地位: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箣竹属

形态特征:秆高2~7m,径1~3cm,绿色,老时变黄色。箨鞘硬脆,厚纸质,无毛;箨耳缺或不明显;箨舌甚不显著;箨叶直立,三角形或长三角形。每小枝有叶5~9枚,排成2列状;叶鞘无毛;叶耳不显;叶舌截平;叶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4~14cm,质薄,表面深绿色,背面粉白色。笋期6~9月。

生态习性与分布特征为南方暖地竹种,喜温暖湿润气候及排水良好、湿润的土壤,是丛生竹类中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竹种之一,可以引种北移。分布于中国东南部至西南部如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省,江苏、浙江、安徽南部栽植亦能正常生长。

园林用途:本种植丛秀美,多栽培于庭园供观赏,或种植宅旁作绿篱用,也常在湖边、河岸栽植。观赏的主要变种及品种有:观音竹(实心凤尾竹)(var.riviereorum)、‘凤尾竹’(‘Fernleaf’)、‘花秆’孝顺竹(‘小琴丝竹’)(‘Alphonse Karr’)、‘菲白’孝顺竹(‘Albo-variegata’)、‘条纹’凤尾竹(‘Stripestem Fernleaf’)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