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园林树木的养护与管理

一、整形修剪

(一)整形修剪的意义及原则

1.意义

首先,整形修剪能够调控树体结构和体量,创造优美的树形。通过修剪控制树体与其他园林要素的比例,使树木的体量与周围空间相互协调,并创造出人们需要的树形,如可修剪出“古干肌曲,苍劲如画”的自然式或规整严谨的规则式。

其次,整形修剪能改善树冠内通风透光条件,避免安全隐患。修剪可防止在树冠过度郁闭时,易诱发病虫害、增加枯死枝的数量;修剪可避免折枝倒树对行人和车辆的伤害,可解除树冠对交通视线的阻挡,减少行车安全事故,可满足出于市政安全(如架空线,道路等)考虑的需要。

最后,整形修剪能够提高移栽成活率,延缓树体衰老,促进更新复壮。移栽修剪是平衡根系和地上部分水分代谢关系、提高树木移栽的成活率的主要措施。在树体衰后,剪去过多的枝和芽,特别是剪去远离骨干枝的枝和芽,缩短留下的枝、芽与根系的距离,可刺激枝干皮层内的隐芽的萌发生长,从而达到恢复树势、更新复壮,延缓衰老的目的。一些枝芽寿命短的花灌木如桃,适度的修剪可诱发其萌生健壮新枝,使老树得以更新复壮。

2.原则

(1)因景修剪

不同的景观配置要求有不同的整形修剪方式,树木修剪要服从景观的需要。桃花若栽植在湖边,应修剪成悬崖式;种植在大门两侧,应整形修剪成桩景式;配置在草坪上,则以自然开心形整冠为宜

(2)因树修剪

园林树木种类丰富,其分枝方式、萌芽力、发枝力等生长习性有差异。根据树木年龄、树种的分枝习性、花芽着生部位、花芽分化时间和开花习性、发芽能力强弱修剪。

(3)因境修剪

不同生态条件下树木的整剪方式不同。如生长在土壤瘠薄、地下水位较高处的树木,与生长在一般土壤上的树木整形修剪不同,通常主干应留的低,树冠相应要小。

(4)因枝修剪,平衡树势

平衡树势指主枝与侧枝主从关系要分明,“强主枝强剪、弱主枝弱剪”;调节侧枝生长势的原则是“强侧枝轻截、弱侧枝重截”。

修剪并不是孤立的技术措施,它与很多因素(如施肥、灌水、土壤管理、病虫害与自然灾害的防治等)相关,修剪必须在综合管理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二)整形修剪时期与方法

整形修剪时期与方法原理,与大苗培育过程中相同,可参照第5章第4节的相关内容。

(三)不同园林用途树木的整形修剪

1.行道树修剪

(1)基本要求

①保证枝下高。

②满足市政要求

(2)主要修剪类型

①自然式修剪。

②自然与人工混合式修剪。

2.花灌木修剪

掌握花灌木的生长发育习性,是正确修剪的前提。对花芽当年分化且当年开花(当年新梢开花)的种类、一年多次开花的灌木、夏秋花芽分化的种类等都应根据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修剪。

日常养护中,灌木类修剪应注意枝条的均衡生长,保持株丛内高外低、自然丰满的形状。对定植年代较长的灌木,灌丛过密、老枝过多时,应有计划地分批疏除老枝,给新枝提供生长空间。突出灌丛外的徒长枝要经常短截,使灌丛保持整齐均衡;植株上不作留种用的残花果,应及早剪去,减少养分消耗。

花灌木应及时更新,可逐年或一次性平茬。前者为在树丛基部逐年疏除1~2个老干,促发新干,直至全部更新完毕。一次性平茬用于萌发力强的树种,即一次重剪灌丛所有枝干。平茬后的植株,根系强大、下部休眠芽萌发形成的枝条较健壮,次年选留分布均匀的3~5个主干,3年左右即可形成新的灌丛。

3.绿篱(植篱)修剪

一般根据景观需要修剪成自然式绿篱、半自然式绿篱和整形式绿篱三类。

自然式的高篱或绿墙,生长过程中及时疏除衰老、干枯和病虫枝。半自然式绿篱不需特殊的整形修剪,除了及时剔除老、干枯枝和病虫枝外,须定期修剪。整形式绿篱整形时先剪篱体两侧,再修剪顶部,切忌篱体上大下小,可剪成上部窄下部略宽的形状,使下部枝叶接受较多阳光。也可使用电动工具。修剪后不宜马上喷水。

4. 藤木修剪

园林绿地中,常见的藤本植物有棚架式、篱垣式、附壁式等应用方式。

棚架式多用于卷须类及缠绕类藤本植物,上架之前,在近地面处重剪,使发生数条强壮主蔓,抹除侧芽,保证顶芽生长,一直生长到棚架近顶部处,之后短截促生侧蔓,并人工引导侧蔓在棚架上均匀分布。篱垣式也多用于卷须类及缠绕类藤本,将侧蔓水平牵引,每年短剪侧枝,形成整齐的篱垣形式。如需多层,可将第一层侧蔓水平牵引后,牵引主蔓形成第二层,在短截促发侧蔓,诱引其水平生长,以至达到篱垣设计高度。凉廊式是在凉廊上攀附藤本植物的形式,因凉廊侧面有隔架,整形时在近地处重剪,促使发生数枝强壮主蔓,牵引主蔓在凉廊侧面分布均匀,再短截促发侧枝,保证侧面丰满后,再将主侧蔓引至顶架以免侧面空虚。附壁式是用攀缘植物装饰建筑物外墙的绿化形式,常用美国地锦、爬山虎、扶芳藤等靠吸盘或气生根在墙面攀爬的藤本植物,先在近地面处重剪,促使发生较多主蔓,并对主蔓牵引于墙面即可自行而逐渐布满墙面。

二、水肥管理

(一)水分管理

1.灌溉原则

首先,要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发育时期灌溉。阔叶、落叶树种比针叶树需水量大,花灌木等需水量大;幼苗时灌水少,旺盛生长期灌水多;苗木生长高峰期需水量大;秋季苗木趋于木质化要少浇水。定植第一年内灌水次数要多;定植2年后的大苗可逐渐减少灌水量。刚种植的的苗木为了保证成活,需连续灌水三次。每次灌水要浇透,浇水深度应达到主要吸收根系的分布深度。

其次,要根据土质灌溉。保水能力较好的粘土、壤土灌水量可适当减少。保水能力差的沙土、沙壤土,灌水间隔期要短,可喷灌或滴灌,以节约用水。

其三,要根据气候灌溉。气候干旱或土壤干燥的地区灌溉的次数多,间隔期短;在降水量较大的南方地区灌溉次数就要适当减少,间隔期也应适当延长。夏秋干旱季节应多灌,雨季则不灌或少灌;冬天气温低,灌水宜少,时间以晴天上午为好。

2.灌溉方法

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树盘灌溉、沟灌、滴灌、漫灌、喷灌等。

3.注意事项

灌水时水流不要过猛,避免冲刷表土。以河水、池水、溪水、井水、自来水为好,严禁使用pH过高过低及污染的水源。灌溉在早晨或傍晚为好,一般不要在中午,特别是夏季高温季节切忌中午灌水。

水要浇到根区的四周,不宜直接灌在根部,以引导根系向外伸展。停灌过早不利于苗木生长;过晚则苗木易徒长,枝条木质化程度低,影响冬季苗木对低温和干旱的抵抗能力。树木生长高峰过后可停灌或少灌,具体时间因地因苗而异。

在多雨季节或对种植在低洼地势又不耐涝的树木及时排水非常重要。常用的排水方法有明沟排水(在园内及树旁纵横开浅沟,内外联通排积)、暗管沟排水(在地下设暗管或用砖石砌沟,排除积水)与地面排水(利用地面自然坡度,把土壤多余的水分排至道路边沟)等。

(二)施肥原则与方法

1.原则

(1)看天施肥:炎热多雨的季节可施用半腐熟有机肥。夏季雨后可追施速效氮肥;选择天气晴朗、土壤湿润时施肥。根外追肥最好在清晨、傍晚或阴天进行,雨前或雨天根外追肥无效。

2)看地施肥: 土壤质地不同,施肥种类及施肥量也应不同。沙土有机质少,保肥力差,宜选用猪粪、牛粪等冷性肥;黏土通气差,温度低,应以马粪、牛粪等热性肥为主。施肥深度宜浅不宜深。酸性土壤要选用碱性肥料,氮素肥料选用硝态氮较好。在酸性土壤中,应施用草木灰、石灰等碱性肥;碱性土壤选用酸性肥料,氮素肥料以氨态氮肥为好,中性或近中性、土质好的土壤要避免使用碱性肥料。

(3)看树施肥:树木生长初期需氮肥和磷肥较多,速生期需大量氮肥、磷肥、钾肥。生长后期以钾为主,磷为辅,以促进枝茎木质化。一般行道树、庭荫树,入冬前多施有机肥料,生长季多施用以氮为主的有机肥或化肥,促进枝叶旺盛生长后期适当施用磷钾肥,停施氮肥;观花观果树木,在花芽分化期多施磷、钾肥,以利花芽分化。

(4)看肥施肥:有机肥要充分发酵和腐熟,且浓度宜稀;化肥作基肥时要完全粉碎后施用;氮肥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强,可浅施,能够慢慢渗透到根系分布层;钾肥和磷肥的移动性差,宜深施至根系集中分布处。基肥肥效较慢,应深施,追肥肥效快,宜浅施。

2.方法

可采用土壤施肥(环状沟施肥、放射沟施肥、穴施、条沟施肥、打孔施肥)、根外追肥(叶面追肥、树干注射)等方法。

三、园林树木的常见灾害及防治

(一)主要自然灾害及防治

1.低温危害及防治

如冻害、冻旱、冻裂、寒害、霜害等不同的类型。选抗寒力强的树种(品种)或砧木,灌冻水、根颈部覆土、风障、树干涂白、树干包裹。

2.高温危害及其防治

树木在太阳强烈照射产生的高温环境中受到的伤害,以仲夏和初秋最为常见。选择耐高温、抗性强的树种或品种,适当降低主干高度,多留侧枝,避免枝干裸露。秋末冬初树干涂白。还可采用裹干、遮阴、喷水降温或施用抗蒸腾剂等方法。

3.风、雪、雷电灾害及防治

(1) 风灾

①选择抗风树种或品种:多风地区应根系深、树冠通风性好的树种,如我国南部沿海省市,小叶榄仁、糖胶树都是很好的抗风树种。

②科学管理,改善园林树木的生存环境,促进根系发达;种植栽植时做到坑大根深、株行距适当、及时立支架;注意修剪,保证通风透光的自然开心的树形。

(2)雪害和雨凇(雾凇、冰挂)

多雪地区,应及时疏剪过密枝条;雪后及时扶起扶正被雪压倒的枝条,振落积雪或扫除树干周围的积雪等。超冷的降水(如冻雨)在树体表面形成的玻璃状冰晶为雨凇,水汽遇低温在树体表面形成的玻璃状长形冰晶为雾凇。对不耐寒的树种来说,二者是自然灾害。在寒冷的北方,这也是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观。设支柱支撑是有效减轻雨凇和雾凇危害的方法,在发生雨凇或雾凇后及时震落枝叶上的冰挂也可减轻危害。

(3)雷击伤害

防治方法主要是安装避雷器,以及对受雷击树木,根据受损情况采取必要的养护,以防止死亡。如加固受损边材和树皮,并用麻布等物覆盖,促其愈合;及时复位加固有可能恢复的劈裂大枝,修剪并处理伤口;施用速效肥促进树木生长尽快恢复,等等。

(二)市政灾害及预防

市政灾害主要表现在土壤填挖、过度铺装、各类管线的设置与维护及化雪盐等对树木的影响。

1.挖方对树木的危害及其防治

挖方指在树木的生长地上挖取土方所带来的灾害。

挖方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树木根系的伤害,尽量少切断根系,保留适当的原土层厚度。切断的根系及时覆盖保湿,如果大根被切断,地上部分应适度修剪。对于古树名木,挖方时在其干基周围应留有一定大小的土台,土台的尺寸不能限制根系生长发育。

2.填方对树木的危害及其防治

填方危害是指靠近树体填充土石方,土层加厚导致的树木受害。

防治填方危害的方法,主要是调整填方高程与树木根颈尽可能一致。填埋之前,疏松原有土壤,填埋土的下层尽可能使用砂砾或其他通气性好的土壤,尽可能降低填埋深度。另外,可定期翻垦填埋土壤或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入,填方较深的地方可设置透气管。

3.地面铺装对树木的危害及其防治

混凝土砖、水磨石、大理石片、卵石、水泥预制块等材料的铺装过度,对树木生长影响较大。

防治地面铺装对树木的危害,就是要尽可能减少铺装或采用通透性强的材料、给树木留出适当大小的树池;改进铺装技术,铺装前,在地面设置规则排列的通气孔洞,洞中装填有机质或粗砂砾石等物,可以渗水通气,还可通过其施肥、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