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园林树木改善环境的作用
(一)改善空气质量
在树林中或公园里花草树木多的地方,空气新鲜,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园林植物尤其是园林树木,对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吸收 CO2放出 O2
植物是环境中CO2和O2的调节器,是实现地球上碳氧平衡的“根据地”。
2.分泌杀菌素
许多园林植物可以分泌杀菌素,如桉树、肉桂、柠檬等树木体内含有具有杀菌力芳香油等。同时,许多园林植物都具有芳香性挥发物质,有使人精神愉快的效果。
3.吸收有毒气体
城市空气中含有许多有毒物质,植物叶片可以将其吸收解毒或富集于体内而减少空气中的毒物量,如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
4.阻滞尘埃
树木枝叶可以阻滞空气中的尘埃、使空气清洁。不同种树的滞尘力差别很大,通常树冠大而浓密、叶面多毛或粗糙以及分泌有油脂或黏液的树种,有较强的滞尘力。
(二)改善空气温度
树木通过遮挡阳光、减少太阳辐射量,产生明显的降温效果。园林树木的降温效果因树种而异、变化较大,与树冠大小、枝叶密度和叶片质地有关。
在冬季落叶后,由于树枝、树干的受热面积比无树地区的受热面积大,同时由于无树地区的空气流动大、散热快,所以在树木较多的小环境中,其气温要比空旷处高。因此,树木对小环境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
(三)改善空气湿度
据测定,树林内的空气湿度要比空旷地的湿度高7%~14%,且这种差别的程度受季节影响,在冬季最小、夏季最大。园林树木具有很好的增加空气相对湿度的效应,是因为它们有较强的遮阳庇荫、降低风速、以及很强的蒸腾作用,同时园林植物群落还阻碍了水蒸气的迅速扩散。
不同植物群落的降温增湿效果存在差异,通常以树木为主的乔灌草绿地降温增湿效果比单一的灌木林或草坪高得多。
(四)调节光照
城市园林绿地中的光线与街道、建筑间的光线是有差别的。照射在植物叶片上的太阳光有70%左右为叶片所吸收,20%左右被叶面反射出去,通过叶片透射下来的光较少,一般为10%左右,因此林中的光线较暗。
(五)增加空气负离子
空气负离子是带负电荷的单个气体分子和轻离子团的总称;空气中负离子有许多种,其中以负氧离子含量最多,对人体作用最明显,因此空气中负离子常以空气中负氧离子为代表。空气负离子能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抑制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细菌的生长速度,并能杀死大肠杆菌,因此又称“空气维生素”、“长寿素”。
园林植物能够增加空气负离子,其原理是太阳光照射到植物枝叶上发生光电效应,以及且植物能释放出芳香类挥发物,促进空气发生电离而致,且园林树木的这种作用更为突出。因此,在城市园林建设中,一般通过增加园林植物量、改善群落结构和适当增加喷泉等途径可增加环境中的空气负离子浓度。
二、园林树木保护环境的作用
(一)减弱噪声
园林树木具有较明显的减弱噪声的作用。因为一方面噪声波被树叶向各个方向不规则反射而使声音减弱,另一方面噪声波造成树叶枝条微振也使声音消耗。
(二)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树冠与地被植物的截流、死地被物的吸收以及土壤的渗透作用,减少和减缓了地表径流量和流速,起到了水土保持作用。一般而言,枝叶稠密、叶面粗糙的树种,其截留率大,针叶树比阔叶树大,耐阴树种比喜光树种大。
(三)防风固沙
植物能减弱风力,降低风速。在风盛行地区,可营造防风林来减弱风带来的危害。乔木防风的能力大于灌木,灌木又大于草本植物;阔叶树比针叶树防风效果好,常绿阔叶树又优于落叶阔叶树。当风遇到树林时,在树林的迎风面和背风面均可降低风速,但以背风面降低的效果最为显著,所以在设置防风林带时,应将被防护区设在林带背面。防风林带的方向应与主风方向垂直。
(四)其他防护作用
在城市居民区以及建筑密集的地方,为了防止火灾蔓延,可应用不易燃烧的树种作隔离带,起到既美化又防火的作用。一般而言,树干有厚木栓层和富含水分的树种较抗燃,常用抗燃防火树有苏铁、银杏、青冈栎、栲属、槲树、榕属、珊瑚树、棕榈、桃叶珊瑚、女贞、红楠、柃木、山茶、厚皮香、交让木、八角金盘、以及留春树等。
(五)监测大气污染
许多对大气中有毒物质具有较强抗性和一些能吸毒净化毒质的植物,这些植物对园林绿化都有很大作用。但是一些对毒质没有抗性和解毒作用的“敏感”植物,同样在园林绿化中也有很大的用处,可以利用它们对大气中有毒物质的敏感性作为辅助手段,监测大气污染的情况,因此这些植物有时被称为监测植物。